剋服“虹吸”效應的票貼滄州實踐
  從“沿海窪地”到“經濟隆起帶”,如何剋服發展中的“虹吸”效應並做足優勢,滄州“轉身向海”的發展實踐值室內裝潢得關註
  文/焦彥龍
  多年來,環渤海區域城市的一大困境是,儘管也接受京結婚津發展帶動輻射,但很多時候卻要面對“大樹底下不長苗”的尷尬。
  這種經濟發展中的“虹吸”效應,緊鄰京津的京站美食滄州頗有體會。
  河北省滄州市距北京240公里,距天津120公里,在有較msata強區位優勢的背景下,卻因以往的產業結構及較薄弱的工業基礎,長期以來接受京津的輻射帶動作用有限;同時儘管是河北三大沿海城市之一,卻因缺乏真正的出海口(黃驊港過去只是煤港)而成為東部沿海的發展“窪地”,與環渤海區域內很多城市一樣,面臨人才、資金外流的壓力。
  這一現實,要求滄州必須在把握大的發展格局下認清自身優勢,以此組合資源做強優勢,找到滄州在整個發展格局中的獨特位置。
  思路:源於對發展資源的深刻認知
  一個地區的發展思路,取決於對自身區位和資源優勢的深刻認知。
  現代工業文明反覆證明,沿海作為生產與交換效率最高的地區,可以更好地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、兩種資源率先發展,改革開放的實踐也印證了這一點,即誰先做足沿海文章,誰就能獲得發展先機。
  解析滄州區位可知,在河北三大沿海區域共487公裡海岸線中,滄州占130公里,與唐山、秦皇島共同位列《河北沿海地區發展規劃》中重點打造的一極。而這一規劃,已於2011年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。
  隸屬於滄州的黃驊港,位於渤海灣穹頂處,不僅是距晉陝內蒙等資源富集區域最近的出海口,運輸距離最短;而且有大量鹽鹼灘塗,為滄州打造沿海臨港經濟提供了寬裕的發展用地。
  與此同時,滄州的交通優勢明顯。京滬高鐵開通後,到北京51分鐘,到天津35分鐘,位於首都一小時生活區內;且除高鐵外,區內還有京滬、朔黃鐵路及多條高速公路穿過。這一優勢,不僅能最大限度地對接臨港經濟,而且從物理空間上縮小了與京津的距離,對吸引人才、聚攏資源意義重大。
  更重要的是,毗鄰京津長期的人財物交流,加之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,使得滄州這座歷史名城不僅文脈不斷人才輩出,且集聚了強烈的創富欲望和發展動能。
  所有這一切,成為滄州確立自身發展思路的關鍵。
  這一思路便是“轉身向海”,實施沿海開放帶動戰略。以黃驊港為依托,以渤海新區為龍頭,將滄州從內陸型經濟向沿海經濟轉型,利用土地優勢,集聚人才與資源,大力發展沿海及臨港經濟,帶動冀中南廣大經濟腹地,讓滄州成為河北的經濟隆起帶,以及新的沿海宜居文化之都。
  隨著2011年“河北沿海發展規劃”上升為國家戰略,滄州的這一發展思路愈益堅實,成為全國發展大格局下的一個重要節點。
  思路源於對自身資源的深刻認知,思路理清了,剩下的就是集聚資源真抓實幹。
  路徑:以實幹走出“窪地”
  以往滄州一直以“鐵獅子”、武術雜技聞名,經濟上似乎名不見經傳,但這兩年來過的人都知道,今日滄州,已今非昔比。
  這樣一組發展實績可為佐證:滄州的經濟增速已連續5年位居河北省第一,2012年全部財政收入位列全省第三;在中國社科院發佈的《2012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》中,滄州位居10年來全國競爭力提升最快城市前十名;在包括兩岸四地294個城市的綜合競爭力排名中,滄州位居53位;今年11月又首次躋身“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百強榜”……
  更可貴的是,滄州從“沿海窪地”到“經濟隆起”,並沒有以犧牲環境為代價:從引資項目到幹部政績考核,滄州都非常註重環保指標;渤海新區中的滄州臨港經濟開發區,被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列為循環經濟示範區;正在推行的“綠色行動三年計劃”,為的就是能讓老百姓在花園式的滄州“深呼吸”。
  而所有這一切的實現,必須依托從上到下的凝聚共識,真抓實幹。
  轉身向海,首先是完善黃驊港的港口功能,改變其原有單一的煤港狀態,通過各類專業碼頭、航道及陸海銜接基礎設施的建設,強化黃驊港在全國港口中“運距短、成本低”等特色優勢。今年前11個月,黃驊港的吞吐量已超過1.5億噸,其作為渤海新區的重要依托,正在發揮強大的資源聚集能量。
  依托黃驊港打造渤海新區,吸引重大項目落戶新區,再以此帶動冀中南,甚至晉魯豫陝蒙的毗鄰地區。數據顯示,如果能量充分發揮,渤海新區的腹地面積或可達330個縣市約1.4億人口。
  目前,渤海新區已吸引法國液空、韓國SK,以及中海油、中鋼、中化、中國一重等一批“國”字號及全球500強企業,形成了物流、裝備製造、石化、能源等產業格局。
  再以渤海新區為重點,滄州將全市經濟進一步劃分為“渤海新區、中心城市經濟、縣域經濟”三大經濟板塊,分別強化臨港產業、高新/服務業及民營傳統產業等不同特色,培育具有滄州特點的產業集群。
  滄州過去發展較為緩慢,在於缺少一批“增長點”來帶動和支撐,基於此滄州又提出了“七大經濟增長點”,包括項目建設、工業經濟、城鎮化、開發區和工業聚集區建設、服務業發展、農業產業化、對外開放等,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發展目標,即“到2017年全市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基本實現翻番,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000億元,全部財政收入超過700億元”。
  政績觀:“風清氣正”與“可持續發展”
  在這樣一個目標下擘劃渤海新區和滄州發展,靠的是在幹部群眾中形成發展共識後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,全力將每一步工作落到實處。
  在戰略層面,滄州全面推行“乾什麼、怎麼乾、誰來乾、什麼時間乾成”的“四個乾”抓落實機制,為此相繼出台《關於加快沿海地區經濟發展的意見》等8個支持性文件,確定了“三年時間在財富上再造一個新滄州”的目標,從而明確了全市經濟發展“乾什麼”的問題,理清了“怎麼乾”的問題,解決了“誰來乾、什麼時間乾成”的問題。
  在操作層面,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領導以身作則,選定30個具有戰略支撐作用的重大項目,由市級領導分包、協調、督導,併在年底時對項目進度實打實地“算總賬”。
  這意味著,營造“風清氣正”的幹事環境至關重要。為了讓幹事者有地位、有市場、揚眉吐氣;讓不幹事、想走捷徑、動歪腦筋、搞投機鑽營的“聰明人”沒有市場,滄州市出台了《關於憑幹事實績用幹部的實施意見》,建立市管幹部的“幹事檔案”及考核細則,把乾成的事記錄在案,作為選用幹部的重要依據,在全市形成真抓實幹之風。
  在狠抓落實中,滄州始終堅持循環經濟和生態工業理念,並將其融入幹部政績考核及產業佈局等各個環節。比如國華滄東電廠,一期工程實現了耕地零占用、淡水零開采、燃煤零運輸的建設模式;渤海新區成為全國首批國家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,上下游配套的產業集群初步形成;日產15萬噸海水淡化項目正式啟動,不僅在海水淡化實際產能上居全國首位,而且海水淡化產業發展水平也處於全國領軍地位。
  這其中,政績考核指揮棒作用關鍵。比如在具體考核指標設置上,一方面註重發展質量和速度,另一方面大幅提高環境質量和生態效益在考核分值中的權重,包括加大對造成霧霾主要排放物削減率的考核力度等,避免單純以GDP“論英雄”。
  氛圍:讓社會財富源泉充分涌流
  靠近京津,人才流失一直是滄州的切膚之痛。據不完全統計,目前僅滄州籍在京的年輕大學畢業生就有近1600人,分佈在中直機關、北京市行政和事業單位、大中型企業。如何讓滄州吸引人才留住人才,不僅需要好的人才引進機制,更要讓留下來的人對滄州有美好的期待和願景。
  為此,如何擴大市場主體、激活城市發展活力,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,成為滄州立足長遠發展的思考點。
  首先是加大人才引進力度。以渤海新區為主戰場,滄州專門設立了人才發展基金,高層次人才來渤海新區創業,可獲得無償提供的100萬元啟動資金;對投資建設創新型、科技型、事業型項目者,優先支持1000萬元貼息貸款;同時啟動實施“六個一”人才計劃,爭取五年內在渤海新區形成“一百名專家教授、一百名博士、一千名碩士、一百名高等技術人才、一萬名重點本科院校畢業生、一百個創新創業團隊”的人才規模。
  目前,滄州全市已經成立了8家院士工作站,渤海新區已引來北京交通大學海濱學院、河北農業大學渤海校區、北京中醫葯大學東方學院三所本科院校。
  其次是提供優質服務營造創業環境。為提高審批效率和服務,滄州出台了一系列政策,在堅持可持續發展基礎上,力求把投資環境做到最好,為此市政府設立了1000萬元的全民創業資金,並以每年5%的幅度遞增,各縣市設立不少於200萬元的創業資金,同時通過“一站式”審批、設立了企業“110”服務中心等,解決客商投資創業遇到的難題。
  提高城市現代化綜合服務水平,對於留住人才非常關鍵。為此滄州市確立了“靚麗、繁華、宜居、和諧”的目標,以獅城公園、名人植物園、千童公園、運河景觀帶、滄州規劃館、滄州文廟等六大景觀為代表,滄州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進一步彰顯,現代化沿海城市的品位大幅提升。
  截至今年前三季度,滄州新增內資市場主體同比增長97.7%,目前全市營業收入超50億元的產業集群達20個,其中超百億元的7個;新增上市企業15家,全市上市企業總數達到47家,居全省第一。
  隨著滄州的主動調整及京津冀合作進入新階段,以往京津的“虹吸效應”正在向輻射外溢轉化,如何在新的發展平臺上繼續向前,滄州仍將繼續新的探索。□
  (作者為中共滄州市委書記)
(編輯:SN054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t97ytsdt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